清朝中期,杭州富阳人董邦达、董诰父子,世称“二董”,位列朝堂。父董邦达官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子董诰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父子俩历事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前后长达八十余年,深得乾隆、嘉庆二帝器重。
董氏父子除了出众的才干,更突出的是为官清廉,受到乾隆、嘉庆二帝的高度赞扬,其官德人品为一代楷模,彪炳史册,留誉千古。当地人为了纪念父子二人,在城东富春江北岸的董氏故宅附近建设了一座专祠——董公祠。
董公祠外景
步入董公祠,门厅东向陈列的是“勤”字碑和对董邦达的有关评介。
门厅东向
乾隆皇帝赞扬董邦达:“揽富春之秀气,来自田间;分阆苑之仙班,籍通天上。”可谓入木三分、客观中肯。
门厅西向陈列的是“廉”字碑和对董诰的有关评介。
门厅西向
董邦达、董诰父子为官从政,以“恪勤”“守廉”为准则,深得乾隆、嘉庆二帝的赞扬,可谓是当朝楷模,后世丰碑。
东西厢房展示“二董”部分书画作品
同时,董氏父子又都是饱学之士,诗文书画堪称大家,不仅是乾、嘉朝词臣画家之翘楚,也是清代中期颇有影响的文人画大家。在董公祠的东西厢房,展示的便是董邦达、董诰的部分书画作品。二人绘画以山水画为主攻,许多作品都蒙赐御题,颇受乾隆、嘉庆二帝的赞赏与喜爱。
中厅
中厅东西墙面分别选取董邦达、董诰父子的传说故事,如“董诰回乡”“富阳毛纸”“朱笔点青蛙”等,从这些传说故事中,可以看出董氏父子的智慧和人格魅力。而厅内放置的四只展柜,则分别介绍董氏父子与家乡的一些情缘交集。董氏父子魂归故里后,最后都选择安息在富阳区新桐境内。
匾额“世笃忠贞”
主厅门上匾额“世笃忠贞”出自嘉庆皇帝挽董诰诗句,由着名书法家骆恒光先生书写。董诰逝世时,嘉庆帝亲往祭奠,赐金治丧,作诗哀悼,有“世笃忠贞清节坚”及“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庄田”之句,嘉其父子历事三朝,未尝增置一亩之田、一椽之屋,并命刻碑立于其墓前,以示后人。
主厅
步入主厅,映入眼帘的是董邦达、董诰父子铸铜塑像。塑像头上匾额“香远益清”为着名书法家金鉴才先生书写,寓意“二董”品格,清香远播,不仅有其历史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匾下的对联上联为:德布朝堂,孝闻乡梓;下联为:画承董巨,才向程朱。是对“二董”其人、其德、其才的赞誉。书房内悬挂的一付对联,是董诰自己所书,上联:古今来几许世家无非积德;下联:天地间第一件事还是读书。体现了董氏父子的人生观价值观。
董公祠内景
“二董”留给后世的,不仅是一座艺术的富矿,也是一座道德的富矿、精神的富矿。尤其是他们在政务纷繁中始终慎勤尽职的精神,手握重权而廉洁自律的精神,为官一世两袖清风而心地坦然,这“二董”清风,可谓山高水长。弘扬“二董”精神,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建设清廉富阳中更具有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