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梁母教子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9-07 13:45:20

          梁母教子

          ●陆其国

          说起中国历史上家庭教育的楷模,最为人们熟知和称道的,也许当数孟轲的母亲。然而我觉得如今更可效法,且能给人以启示的,倒是梁母教子的准则。梁母者,梁启超生母也。梁母教子最可取处,是除了教儿子要懂得读书外,更注重教儿子怎么处世做人。

          梁启超在《我为童子时》中回忆道:“我为童子时,未有学校也。我初认字,则我母教我。”可见梁母是日后成为大师的梁启超认字识文的启蒙老师。梁启超还说道:“祖父母及我父母钟爱我,并责骂且甚少,何论鞭挞。”可见梁启超小时候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氛围很不错。

          但梁家却有一个严厉的家规,那就是孩子犯错皆可原谅,唯对说谎不可饶恕。对此,梁启超是有刻骨铭心体会的。他曾回忆道:“我六岁时,不记因何事,忽说谎一句。所说云何,亦已忘却,但不久即为我母发觉。”于是,那天吃过晚饭,母亲将六岁的小梁启超叫到卧室,喝令他跪下,然后就他说谎一事开始“严加盘诘”。那一刻,平日里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母亲突然出现了一副“盛怒之状”,在小梁启超眼里,简直不相信这就是一直钟爱自己的慈祥温和的母亲。盘诘完后,母亲即把小梁启超摁在自己膝上,然后在他屁股上用力鞭打了十下。盛怒之下的母亲边打边教训他,有些话,梁启超事后忘记了,但有些话他永远不会忘记,如母亲说:“汝若再说谎,汝将来便成盗窃,便成乞丐。”原来母亲之所以对六岁的小梁启超说话严加斥责,狠狠体罚,就是不想看到儿子长大后,会与盗窃和乞丐为伍。

          然而,这和说谎又有什么关系呢?

          对此,母亲教育他说,一个人从小说谎,或者是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怕人指责,所以谎称自己没做;或者是应该做的事没做,同样怕人指责,所以谎称自己做了。其实一个人做错了什么,无论是自己意识到还是经他人指出,改正就可以了。而说谎则“不惟明知故犯,且自欺欺人,而自以为得计也”。这样做“则与盗窃之性质何异?天下万恶,皆起于是矣。说谎话之人也,则无人信之。即无人信,则不至成为乞丐焉而不止也”。在梁母看来,一个人从小就学会说谎,长大后就不可能取信于他人,也就不会被社会接纳。一个不被社会和他人接纳的人又怎么能够立足、生存?十有八九这样的人最后不是沦为盗窃犯,就是做乞丐。

          母亲这番教育,可谓把说谎的严重后果结结实实为小梁启超作了深层次的揭示。这对从小培养梁启超的文化人格,可以说起到了犹如醍醐灌顶的作用。所以极有悟性的梁启超非但不记恨母亲,反而对母亲更加敬重了。

        • 分享到: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 QQ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