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水帐”到“明白帐”
桐庐县积极探索农村小额资金监管新模式
日前,走进桐庐县新合乡新四村村委大院,最引人注目的就要数一台电子触控屏了,这是最近县里拨专款购置的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系统终端。每到农闲时分,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围在这个新奇的“玩意儿”旁边,指指点点,了解着自己的“家底”,气氛和谐而热烈。
2007年初,桐庐县纪委牵头,联合相关单位建立了以“全面公开、全程监督、全力惩处”为特色的小额资金监督管理体系,并逐步取得了村级招待费和村级财务方面反映经济问题的信访件“双下降”的成效,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和谐稳定夯实了基础。
监管靠公开
2010年5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强化村务监督 筑牢反腐防线》为题报道:“在浙江的桐庐县,针对村级账目公开村民看不懂的情况,桐庐县决定在全县推行村级账目逐笔公开的制度,村里买斤茶叶,都要向村民‘晒帐’……”
自从村级财务以“流水账”形式按月逐笔公开以来,村民普遍反映真正看懂了财务公开的内容,对村里的收支情况心中有了“明白账”。不少党员、村民代表还将每月的公开表留存起来,掌握第一手资料,极大提高了村级集体财务透明度。据统计,2009年全县村级招待费同比下降了37.05%,2010再降61.21%,今年上半年直接办理的村级财务信访事件仅2件。
近几年,桐庐县还大力扶持以华数电视和农村三资管理系统为平台的双网公开,在全县183个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老百姓只要在自己家中点击遥控器就可以清楚地查阅村集体资金每一笔收支情况。
监管在基层
富春江镇金家村的李老伯心里一直有根“刺”,去年8·13洪灾中,他家被征用为受灾群众安置点,等到洪水退去,分到手的补偿款却比想象中少得多。李老伯觉得自己是被村干部“摆了一道”,气冲冲地准备去上访。幸好村务监督委员会及时向村两委了解了土地补偿款计算及分配方案,并召集相关当事人向李老伯作了解释。李老伯仔细核算了金额,发现的确没有少领补偿款,是自己错怪了村干部。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有效整合了现有农村的监督力量,形成了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既互相制约又互相协调的村级权力制约监督机制。”桐庐县纪委有关领导介绍。
针对村级小额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桐庐县制定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级财务监督工作流程图》,确保村监会监督工作落到实处。根据流程图规定,只要使用集体资金,无论数额大小,没有村监会审核、签字、盖章的发票一律不得入账。
畅通来信来访渠道,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是农村集体资金监管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桐庐县通过村监会,把调解信访矛盾的“大权”交到了第一线。截止去年12月,全县村监会共召开专题会议1000余次,实施具体监督2100余项。
监管出重拳
针对侵占村集体资金案件中手段隐蔽化、案情复杂化、贪污窝案化的特点,桐庐县成立了由纪委牵头,相关部门联动的农村财经案件处理专项小组,通过惩治一批藏在干部队伍中的蛀虫,有力地震慑了一小撮居心不良、蠢蠢欲动的村干部。
农经审计是挖出“蛀虫”的重要手段。2010年,在对子胥村进行的一次例行财务审计中,审计组发现了财务凭证不真实、从冲账中套发工资、截留挪用下山移民专项资金等问题。县纪委采纳了审计移交证据,顺藤摸瓜查处了一起村两委干部贪污窝案,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
通过重拳惩处农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桐庐县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信任度不断上升。